
22日,雨過天晴、萬里晴空。省水利廳黨組成員、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勁松,一路陪同采風團前往南水北調洪澤站建設工地,進行現場采風和贈書活動。在車上,張勁松就南水北調“三先三后”作了詳細介紹。他說,有幸作為參加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,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,我們不僅要把工程建成建好,還要努力傳承水文化,要把過去的歷史、今天的事情記錄下來。我省南水北調工程,按照“水下高質量,水上樹形象”的理念,進行了建筑與環境的專項研究、專門設計,將工程與生態、美學和人文環境有機結合,充分展現了現代水利工程的形象。 

作家們一路奔波,來到正在緊張施工的南水北調洪澤站建設工地,看到的是宏大的施工場景,有序文明的工地現場,和精神飽滿正在忙碌的建設者們。張勁松向作家們介紹了東線工程的基本情況,細說了我省南水北調工程依托現有江水北調工程,具有投資少、效益好;龐大的泵站群,水往高處流;水質要求高,達標進展快等顯著特點,并講述了洪澤站工程的地位和作用。抬眼望去,工地建設井井有條,標語、展板依次排列。張勁松自豪地說:創建好文明工地,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水文化的象征。只有在管理上做到查與不查一個樣,才能建成高品位、高品質的精品工程。省作協副主席、著名作家趙本夫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,并代表作家團將精心準備的書籍贈送給工程建設者。 

|